|
植樹節|擁抱森林,回歸自然,走進白云山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白云山景區為了讓環境更美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進行了大面積綠化種植。利用春暖花開之際種植景觀樹如:美國紅楓、銀杏、碧桃、紅櫻等,景觀樹種三百八十多畝,提升了景區品味,美化了景區的環境。 中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后做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于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于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于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于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行之。并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后,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作 《詠柳三賦》 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 意為一位頭發白了的老人種著樹,早出晚歸,逐漸種出了一片樹林的雛形。 讀著這句詩,我也堅信這片幼苗會在未來的時間內逐漸長成,成為不怕風雨摧折的樹林。 白云山景區旅游路線: 1、泌陽至白云山:自泌陽出發,走S334省道往確山方向,經二鋪、王店,過銅山湖風景區路口約一公里處,上邵路口向北12公里即到。 2、駐馬店至白云山:自駐馬店出發,往泌陽方向走南路,經胡廟、竹溝鎮(或者可選擇新陽高速自竹溝鎮下),過銅山鄉政府向西約三公里處,上邵路口向北12公里即到。(一定要收藏好路線(⊙o⊙)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