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前的石龍泉溪水沿立陡溝往下,經過老翁家小山村,有幾戶翁姓人家。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行醫,拯救世人, 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
相傳清朝道光年間,翁同和科舉及第,中了狀元,進入翰林,研究學問。他博覽群書,上曉天文,下知地理。道光皇帝常與他研究學問,探討問題。咸豐太子也把他視為知己。咸豐即位后,翁同和升為內閣總理大臣,掌管皇宮內務,同時兼任同治太子的老師。并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后來咸豐駕崩,同治即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有許多重大事情,慈禧太后多交給翁同和操辦。
同治皇帝早逝,四歲的光緒皇帝登基,慈禧太后繼續垂簾聽政。翁同和有擔任了光緒皇帝的老師!段掏腿沼洝吩敿氂涊d了從咸豐元年到光緒二十年,這四十九年間皇宮內部每天的重大事情,是研究清末皇室內幕及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重要依據。
翁同和是一位勤政的人,時常教導皇帝體 民情,并身體力行到民間訪察,以為皇室定策立制提供依據。有一年,他帶著兒子,奉旨微服私訪來到泌陽,先到盤古山拜祭了人祖盤古,又考察了泌陽的山山水水。其中倒流的泌水河吸引了翁同和父子。他們興致勃勃,沿河尋源,逆流而上。一天,他們來到了白云山前,在群山環抱的白云山主峰的正南方,有一片80畝地的開闊山灣,這里住著一戶姓趙的人家。翁同和父子就在趙家住了下來,白天由趙老先生作向導,翻山越嶺欣賞景色;晚上他們拉拉家常,甚是投緣。趙家也是書香門第,老兩口只有一個千金女兒,長得眉清目秀、端莊大方,又知書達理,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
一晃十幾天過去了,他們也該回京了。在臨行的前夜,趙老先生設宴送行。席間,趙老婦人敬酒禮畢,忽然跪下,翁同和忙攙起老婦人,問明情由:原來,趙老婦人看上了翁同和的兒子慶忠,想把慶忠留下招為上門女婿。翁同和滿心歡喜,當即答應,并由陪客做媒,互送信物為證,翁趙兩家喜結親家。這樣以來,翁同和的行期又推遲了十來天。
翁同和在這十天里,由趙老先生出面說合,首先將老李家莊北到老郭家莊南的山彎良田30畝及東西兩山約500畝的山林買下。然后又和趙老先生商量:“既然把慶忠留下來,您的這片土地早晚是慶忠的,不如現在我也買下來,仍由您掌管。這樣慶忠也能在外人面前站著腳,您看如何?”礙于情面,趙老先生隨即找來中介人,只收了很少的銀兩,寫下了買賣文書,作為憑證。于是翁同和又買下了“南指張姓界,車場東西嶺,北到黑石包,東北羅漢頂,紅土一道溝,東西分水嶺!蔽掏徒o慶忠置了產業,隨即擇吉日給兒完婚,方回京城。臨行囑咐慶忠:“讀詩書不考功名,研究醫學當個醫生,服務百姓!睆拇,石頭河上游留下了翁姓的根源。
翁慶忠在這片土地上行醫治病,為趙老夫婦養老送終,把二老送到了西車場村前的趙家祖墳。翁慶忠有兩個兒子:翁有福、翁有成。兄弟兩人自幼苦讀詩書,跟父親行醫。成家后,老大翁有福守祖業留在東車場;老二翁有成分到上莊居住。從此,老翁家就有了上莊老翁家和下莊老翁家之說。
翁姓在白云山下世代行醫,至今已經生活了七代人。據傳大約在光緒二是年左右,翁同和曾回來過一次,小住了數日。以后在1960年左右,有人從翁家來宅屋的覆棚上發現了一卷油布裹著的東西,解開一看,里面有買地文書、家譜和一副字畫。這副字畫,是李鴻章為翁同和還鄉時題寫的。當時由第五代長子翁長修保管,至今尚存。而買地文書和家譜卻下落不名,F今嫡嗣大致記下了字輩的排列順序:同慶有延長運春,興旺久遠書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