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路莊街向東北,行十五華里,到羊進沖村。其東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個約10平方米大小的石洞,人們稱為啞巴洞。
傳說,古時候,在進山口的地方住著一戶窮人家。老兩口在近五十歲的時候,喜得了個女兒起名叫蓮巧。她聰明伶俐,到一周歲時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會喊伯喊媽。頭頂扎個“炮捏捏兒”,白嫩嫩的手脖上戴串紅瑪瑙珠,著實喜人。然而,天不湊巧,一場大病使蓮巧成了啞巴。不久,母親因染瘟疫病去世。
父親含辛茹苦,撫養蓮巧到十六歲。她已成為一個心靈手巧而又秀氣、賢淑的大姑娘。她不說話,附近人誰也看不出她是啞巴。由于她才貌出眾,被東山頭上的土匪頭子知道了,于是便三番五次地去威脅,一定要讓她去做壓寨夫人不可。父親苦苦解釋說:“她是個啞巴,年齡還小,而且有病!”但怎么乞求也不行。最后,土匪頭又派人捎來話說;“三天內把人送去!不然,把女子搶走,燒掉房屋,殺死老家伙……”
父親沒法,便連夜挑著米面,讓蓮巧帶上衣服、被褥,領著女兒躲進了羊進沖東北面的那個山洞里。年老的父親為了節省糧飯,便出外四處討飯。有時出去三五天或十天半月,就讓女兒單獨生活。這樣的日子他們一過就是一年。
第二年,蓮巧的父親又外出討飯了,而且在外面打了半年的短工。但在回來的路上,他所掙的一串工錢,和給蓮巧買的銀鐲子都被強盜劫走了。老人傷心地落淚,但他更牽掛的是,這么長時間了,他的啞巴妮不知餓死沒有?當老人連三趕四地回到山洞時,發現啞巴妮掂著洗凈的衣裳也從山下回來了。他看見父親就擺著手哇哇地往前跑,跑到跟前就趕忙解下父親背上的破行李卷,拉著父親的手親熱地嗚啦著、比劃著讓父親坐下,又讓吃飯。父親看見鍋蓋上還冒著熱氣,女兒當即掀開鍋蓋盛了一大碗,雙手遞給父親。老人家端住碗一看,眉頭皺緊了———這哪里是飯?竟是一碗小石頭。接著,他看女兒也盛了一碗,拿起筷子竟美滋滋地吃起來。父親這才用筷子夾了一塊小石頭小心翼翼地往嘴里填。他一咬,竟像芋頭一般,且煮的有滋有味;碗里那綠色的碎條條原來是山韭菜。他又看女兒一眼,發現她臉色紅潤,衣服也穿的干凈,身上散發著一股清香,石洞內也似乎明亮整潔了。他突然想:莫非她已成為仙體了?歇息了兩天,父親為了照顧女兒,便又去討飯。隔了個把月,當他討要些米面、饅頭,背著回來看望女兒時,只見石洞周圍長滿了黃騰騰的“黃花炸”。又進到洞內,不見了女兒的身影;唯獨洞角有一堆小石頭,再一瞧,有一閃閃發光的東西,待他撿起一看,竟是一塊金子。老人百感交集,頓時老淚縱橫,且不住地喊:“閨女!你在哪兒?”
從此,這個洞就叫啞巴洞了。以后,洞口的“黃花炸”繁衍的很快,白云山深處,一到春天,滿嶺滿坡到處是金黃一片。這種草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學名叫連翹。根據諧音有些人便說那就是啞巴女蓮巧變的。